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4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4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并遍布全国
C.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各省、自治区,和汉族或其它少数民族交错居住
D.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4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了民族形成的典型途径是()
A.希腊人式
B.埃及人式
C.罗马人式
D.德意志人式
44.当前民族理论研究中用以翻译“民族”的词汇主要有()
A.Nation
B.Minzu
C.Nationality
D.Ethnicgroup
45.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民族公民要强化()
A.祖国认同,确立中国公民意识
B.中华民族认同,树立民族整体意识
C.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6.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有()
A.兴边富民行动
B.西部大开发
C.对口支援
D.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47.共同历史渊源包括()
A.地域渊源
B.文化渊源
C.族体渊源
D.语言渊源
48.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是()
A.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B.设立自治机关
C.行使自治权
D.行使自决权
49.新中国成立时,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少数民族有()
A.壮族
B.赫哲族
C.朝鲜族
D.京族
50.我国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有()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B.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
C.有利于民族自决
D.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5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A.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利机关
B.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C.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D.其自治权包括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52.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青藏铁路的开通()
A.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