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用的网站O(∩_∩)O

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剂型因素的是:

A:A. 前体药物   

B:B. 溶出速率   

C:C. 药物的毒性  

D:D. 给药途径   

答案: C. 药物的毒性

2、 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规定,高渗透性的药物是指

A:在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95%以上的药物被吸收

B:在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90%以上的药物被吸收

C:在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85%以上的药物被吸收

D:在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80%以上的药物被吸收

答案: 在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90%以上的药物被吸收

3、 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答案: 代谢,排泄

4、 生物药剂学是阐明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之间的项目关系

A:药物效应

B:血药浓度

C:毒副作用

D:ADME

答案: 药物效应

5、 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目的就是

A:客观评价药剂质量

B:合理的剂型设计、处方设计

C: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D: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

答案: 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

6、 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剂型因素中药物的物理性质的是

A:粒径

B:晶型

C:盐型

D:溶出速率

答案: 粒径,盐型,溶出速率

7、 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生物因素的是

A:种族差异

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

D:遗传因素

答案: 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遗传因素

8、 CYP450表达的个体差异是引起药物体内过程差异的重要酶类之一

A:对

B:错

答案: 对

9、 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对制剂的体内过程没有影响

A:对

B:错

答案: 错

10、 同一药物在相同性别、年龄的健康人体中,其体内过程仍可能显著不同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 下列关于药物的跨膜转运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的跨膜转运途径分为细胞通道转运和细胞旁路通道转运两种

B:被动转运可以分为易化扩散和膜孔转运

C:大部分药物体内的跨膜转运方式为被动转运

D:P-糖蛋白的作用机制类似于主动转运,只不过是一个逆吸收的过程

答案: 被动转运可以分为易化扩散和膜孔转运

2、 关于胃排空和胃空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非胃内吸收的药物而言,胃空速率越快,药物的吸收越好

B:胃内容物黏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空速率较大

C: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D:精神因素亦可影响到胃空速率

答案: 对于非胃内吸收的药物而言,胃空速率越快,药物的吸收越好

3、 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

A:吸收数

B:剂量数

C:分布数

D:溶解度

E:溶出数

答案: 吸收数,剂量数,溶出数

4、对于口服给药的药物,其主要的吸收部位是

A:

B:

结肠

C:

小肠

D:

口腔

答案:

小肠

5、 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与pH值大小的关系是

A:随pH值降低而减小

B:随pH值降低而增加

C:随pH值增加而增加

D:不受pH值的影响

答案: 随pH值降低而增加

6、 药物的首过效应通常包括

A:胃肠道首过效应

B:肾脏首过效应

C:肝脏首过效应

D:脾脏首过效应

答案: 胃肠道首过效应,肝脏首过效应

7、 需要同时改善跨膜和溶出的药物为

A:I类药物

B:II 类药物

C:III类药物

D:IV类药物

答案: IV类药物

8、 药物散剂通常比片剂具有更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A:对

B:错

答案: 对

9、 依赖药物转运体转运药物的过程必须需要能量

A:对

B:错

答案: 错

10、 BCS分类是根据药物体外水溶性和脂溶性进行分类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三章

1、 影响口腔粘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A:口腔中的酶

B:粘膜上的角质化上皮

C:唾液的冲洗作用

D:味觉的要求

答案:

2、 药物粒子的大小通常可影响药物到达肺部的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0μm,药物粒子沉积在上呼吸道中并很快被清除

B:8μm,能够到达下呼吸道

C:2-3 μm,可到达肺泡;< 0.5 μm,易通过呼吸排出

D:一般,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在0.5-5.0 μm最适宜

答案:

3、 一般来说,经皮吸收的药物特点是

A:分子量小

B:熔点低

C:油/水分配系数大

D:分子型的药物

答案:

4、 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均是

答案:

5、 鼻腔制剂研究的关键是

A:增加滞留时间

B:增加血流量

C:降低酶活性

D:增加给药体积

答案:

6、 在口腔黏膜给药中,药物渗透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颊粘膜

B:舌下粘膜

C:牙龈粘膜

D:腭粘膜

答案:

7、 下列可以完全避免首过效应的给药方式是

A:直肠给药

B:注射给药

C:肺部给药

D:舌下给药

答案:

8、 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会聚结,妨碍药物的吸收

A:对

B:错

答案:

9、 由于角膜表面积较大,经角膜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

A:对

B:错

答案:

10、 直肠液为中性并具有一定缓冲能力,需要注意给药形式会受直肠环境的影响

A:对

B:错

答案:

第四章

1、 若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那么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与实际分布容积相比

A:小

B:相等

C:大

D:不确定

答案:

2、 药物能够快速扩散通过细胞膜,则影响其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分子量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的解离程度

D:血流速度

答案:

3、 对于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则影响其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流速度

B:跨膜速度

C: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答案:

4、 造成四环素使牙齿变色是由于药物的

A:吸收

B:代谢

C:分布

D:排泄

答案:

5、 以被动扩散方式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影响其在各种组织、细胞等的分布的因素有

A:药物脂溶性

B:分子量

C:解离度

D:转运体表达

答案:

6、 下列属于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A:血管通透性

B:血浆蛋白结合率

C:与组织亲和力

D:药物理化性质

答案:

7、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A:肝脏代谢减少

B:肾小球滤过减少

C:无药理活性

D:不能跨膜转运

答案:

8、 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其分布受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

A:对

B:错

答案:

9、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血液循环的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不大

A:对

B:错

答案:

10、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也具备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对

B:错

答案:

第五章

1、 下列关于肝脏的提取率,肝脏的清除率和肝脏的内在清除率叙述错误的是

A:ER是肝脏的提取率,只与进出肝脏药物的浓度相关

B:CLint是肝脏的内在清除率,只与肝药酶的活性相关

C:CLH是肝脏的清除率,与血流量,内在清除率以及药物蛋白结合分数相关

D:实际上肝清除率等于血流量和肝提取率的乘积

答案:

2、 下列属于I相反应的是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

答案:

3、 首过效应带来的结果是

A:药物吸收减少

B:药物活性增加

C:改变体内分布

D:生物利用度降低

答案:

4、 肝提取率越大,其意义是

A:药物生物利用度高

B:首过效应明显

C:药物适宜口服给药

D:药物稳定性高

答案:

5、 属于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的是

A:年龄

B:性别

C:肝脏疾病

D:种属差异

答案:

6、 苯巴比妥为酶诱导剂,联用双香豆素时会引起双香豆素

A:代谢增加

B:代谢降低

C:活性增加

D:活性降低

答案:

7、 下列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是

A:药物剂型

B:给药剂量

C:饮食差异

D:药物光学异构现象

答案:

8、 药物代谢会使药物的活性降低或消失,所以药物代谢会使药物治疗效果降低

A:对

B:错

答案:

9、 首过效应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需要寻找方法去避免首过效应

A:对

B:错

答案:

10、 肝脏疾病会引起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加,药物代谢加快

A:对

B:错

答案:

第六章

1、 具有肠肝循环性质的药物

A:增加药物体内滞留时间

B:延长半衰期

C:出现双峰现象

D: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

答案:

2、 影响药物排泄的生理因素包括

A:血流量

B:尿量与尿液pH

C:药物转运体

D:肾脏疾病

答案:

3、 药物使用不同制剂对于药物的排泄途径没有影响

A:对

B:错

答案:

4、 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药物都属于主动跨膜转运过程

A:对

B:错

答案:

5、 肝细胞存在多个转运系统,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排泄药物

A:对

B:错

答案:

6、 利用肠肝循环中胆酸的作用设计药物-胆酸前体药物,可增加药物的肠肝循环,增加药物吸收

A:对

B:错

答案:

7、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皮肤

D:肺

答案:

8、 药物肾排泄率可表示为

A: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

B: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

C: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

D: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

答案:

9、 下列可被肾小球滤过的是

A:葡萄糖

B:白蛋白

C:维生素

D:氯化钠

答案:

10、 某人体重80kg,服药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为0.2mg/mL,尿中浓度为20mg/mL,每分钟排出尿液为1mL,则其清除率为

A:4 mg/mL

B:100 mg/mL

C:250 mg/mL

D:400 mg/mL

答案:

第七章

1、 药物能够迅速、均匀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其能立即完成转运间的动态平衡,该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用的表征模型是

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多室模型

D:米式方程

答案:

2、 一般来说,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1/2

A:短

B:长

C:不变

D:无关

答案: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级速率常数和零级速率常数的单位均是“时间-1”

B:体内总消除速率常数为各个过程消除速率常数之积

C:对于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而言,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或给药方法而改变。

D:药动学隔室模型中的“隔室”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隔室

答案:

4、 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答案:

5、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A:对

B:错

答案:

6、 下列参数具有加和性的是

A:速率常数

B:表观分布容积

C:清除率

D:AUC

答案:

7、 下列属于周边室的是

A:心脏

B:骨骼

C:脂肪

D:肌肉

答案:

8、 隔室模型和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间存在直接联系,有利于分析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关系

A:对

B:错

答案:

9、 同一药物用于不同患者时,由于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t1/2可能发生变化

A:对

B:错

答案:

10、 AUC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A:对

B:错

答案:

第八章

1、 某药符合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若剂量增加一倍,则作用持续时间

A:延长一倍

B:延长一个半衰期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2、 药物消除90%以上时,至少约需()个半衰期

A:3

B:4

C:5

D:6

答案:

3、 以尿药排泄速度作图时,收集尿样的时间间隔超过1倍半衰期将有()误差

A:1%

B:2%

C:8%

D:19%

答案:

4、 尿药法测药动学参数中,速率法和亏量法相比

A:前者对误差不敏感,求得k值较准确;后者收集尿样时间长,不易被患者接受

B:后者对误差不敏感,求得k值较准确;前者收集尿样时间长,不易被患者接受

C:后者对误差不敏感,求得k值较准确;前者不一定收集全过程的尿样,易被患者接受

D:前者对误差不敏感,求得k值较准确;后者不一定收集全过程的尿样,易被患者接受

答案:

5、 Wagner-Nelson法是用来求算下列哪个参数的

A:ka

B:k

C:α

D:β

答案:

6、 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稳态血药浓度,以发挥药效,静脉滴注前需要静脉注射

A:双倍剂量

B:饱和剂量

C:负荷剂量

D:平稳剂量

答案:

7、 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方法包括

A:积分法

B:梯形法

C:对照法

D:残数法

答案:

8、 生物半衰期大小说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快慢,半衰期与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与患者的机体条件无关

A:对

B:错

答案:

9、 药物必须部分或全部以原形从尿中排泄,才能采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

A:对

B:错

答案:

10、 残数法求消除速率常数在单室模型、双室模型中均可应用

A:对

B:错

答案:

第九章

1、 应用残差平方和判断隔室模型时,一般选择SUM最小的那个模型

A:对

B:错

答案:

2、 应用拟合度法判断隔室模型时,r2值越小,则说明所选择的模型与该药有较好的拟合度

A:对

B:错

答案:

3、划分中央室和外周室的的依据是

A:

依照血流灌注速度的区别

B:

依照药物组织亲和力的差异

C:

依照药物本身的油水分配系数的不同

D:

依照性别、疾病等生理病理情况差异

答案:

4、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中中k10表示

A:中央室消除一级速率常数

B: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

C: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

D:给药剂量

答案:

5、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中中k21表示

A:中央室消除一级速率常数

B: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

C: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

D:给药剂量

答案:

6、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中中Xp表示

A:消除速率常数

B:中央室药量

C:周边室药量

D:给药剂量

答案:

7、0.693/β用于计算

A:

表观分布容积

B:

AUC

C:

消除速率常数

D:

消除相半衰期

答案:

8、 双室模型分布完成后,中央室和周边室药物均发生药物的消除

A:对

B:错

答案:

9、 双室模型中,α称为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快配置速率常数

A:对

B:错

答案:

10、 双室模型药物总体清除率也需要考虑隔室模型的影响

A:对

B:错

答案:

第十章

1、 多剂量给药到达坪浓度时,每个给药周期消除的药物量等于

A:负荷剂量

B:给药剂量

C:稳态最大药量

D:稳态最小药量

答案:

2、 多剂量给药时,要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99%需要几个t1/2

A:0.693

B:3.32

C:2.303

D:6.64

答案:

3、 药物在体内达坪至某一百分比所需时间与哪个参数有关

A:给药剂量

B:给药次数

C:半衰期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答案:

4、 已知某药物k为0.2567h-1,临床治疗采用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每次滴注1h,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6μg/ml,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1 μg/ml,给药间隔时间τ是

A:4 h

B:6 h

C:8 h

D:10 h

答案:

5、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当ka>>k,τ=t1/2时,负荷剂量等于

A:X0

B:1.5X0

C:2X0

D:3X0

答案:

6、 药物的半衰期相同时,给药间隔时间τ越小

A:蓄积程度越大

B:蓄积程度越小

C:蓄积程度不变

D:视给药方式而定

答案:

7、 常用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表示方法有

A:波动百分数

B:波动度

C:血药浓度变化率

D:给药频率

答案:

8、 多剂量给药系指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的给药方法。

A:对

B:错

答案:

9、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比单次静脉滴注给药更有实用价值,但顺应性较差

A:对

B:错

答案:

10、 蓄积系数等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最小血药浓度的比值

A:对

B:错

答案:

第十一章

1、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为Vm的一半时的血药浓度称为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B: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C: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D:米曼氏常数

答案:

2、 可能存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体内过程

A: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可饱和酶代谢过程

B:与药物吸收、排泄有关的可饱和载体转运过程

C:与药物分布有关的可饱和血浆/组织蛋白结合过程;

D:酶诱导及代谢产物抑制等其他特殊过程。

答案:

3、 属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有的参数的是

A:t1/2

B:AUC

C:Vm

D:Km

答案:

4、 符合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的药物,当剂量不断增加,其

A:半衰期缩短

B:半衰期延长

C:AUC增大

D:AUC减小

答案:

5、 关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叙述错误的是

A: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B: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

C: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

D: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答案:

6、 当血药浓度较大时(即C >> Km) ,米氏动力学表现为

A:零级动力学的特征

B:一级动力学的特征

C:二级动力学的特征

D:无规则动力学

答案:

7、 具有非线性过程的药物,在临床用药时,给药剂量加大以后

A:半衰期延长

B:需要增加给药间隔

C:血药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D:药效显著增加

答案:

8、 静脉注射一系列不同剂量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特征曲线不平行,提示药物存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

A:对

B:错

答案:

9、 一些具备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的药物并不符合米氏方程

A:对

B:错

答案:

10、 当血药浓度很低时(即Km>>C),米氏动力学表现为零级动力学的特征

A:对

B:错

答案:

第十二章

1、 只要符合什么性质,药物就可以使用统计矩理论分子

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线性药物动力学

D: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答案:

2、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称为

A:零阶矩

B:一阶矩

C:二阶矩

D:三阶矩

答案:

3、 统计矩中,随机变量类型包括

A:离散型

B:连续型

C:随机型

D:规律型

答案:

4、统计矩理论中,药物半衰期与平均滞留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药物半衰期等于药物的平均滞留时间

B:

药物半衰期等于药物的平均滞留时间的50%

C:

药物半衰期等于药物的平均滞留时间的63.2%

D:

药物半衰期等于药物的平均滞留时间的69.3%

答案:

5、 非瞬间给药方式中,MDIT表示( )

A:药物粒子的平均溶出时间

B:溶出药物的平均吸收时间

C:固体制剂的平均崩解时间

D:药物在体内的平均处置时间

答案:

6、不属于统计矩理论的特点是

A:

无需判定房室

B:

计算相对复杂

C:

适用于线性动力学药物

D:

适用于非线性动力学药物

答案:

7、 由于大多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MRT不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50%所需的时间,

A:对

B:错

答案:

8、 为了确保MRT 计算的准确性,均需应用药-时曲线末端消除相拟合求得λ值,λ的估计的误差对MRI估算影响不大

A:对

B:错

答案:

9、 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69.3%所需要的时间

A:对

B:错

答案:

10、 统计矩理论可以估算口服药物的清除率

A:对

B:错

答案:

第十三章

1、 给药方案是指医生给患者制定的服药计划,包括

A:药物

B:剂型

C:给药剂量

D:给药间隔

答案:

2、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可能包括

A:治疗指数小的药物

B: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C: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

D: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答案:

3、 血药浓度监测使用的前提是

A:血药浓度对数与时间呈线性相关

B:血药浓度对数与时间呈非线性相关

C:当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或药物毒副作用相关时

D:血药浓度与病灶组织的浓度呈线性相关

答案:

4、 设计临床给药方案的根据是

A:半衰期

B:稳态血药浓度

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D:达峰浓度

答案:

5、 利用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度计算的给药间隔通常为该给药剂量给药的

A:最佳给药间隔

B:最大给药间隔

C:最小给药间隔

D:最佳疗效给药间隔

答案:

6、 如果抗菌药物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则

A:可适当延长给药周期

B:可适当缩短给药周期

C:Cmax/MIC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D:延长T>MIC

答案:

7、 对于治疗剂量具备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必须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A:对

B:错

答案:

8、 对于原形药物肾排泄分数已知的药物,调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可用Giusti-Hayton法

A:对

B:错

答案:

9、 对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Cmax/MIC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A:对

B:错

答案:

10、 对于治疗指数低的药,推荐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给药

A:对

B:错

答案:

第十四章

1、 对于口服药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不适宜使用哪种动物

A:小鼠

B:狗

C:大鼠

D:家兔

答案:

2、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取样点设计有什么要求

A:兼顾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

B:通常可安排9~13个点

C: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

D:采样时间至少持续到2~3个半衰期

答案:

3、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

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B:血浆蛋白结合

C:生物转化

D:治疗效果

答案:

4、 研究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常用的方法包括

A:在体回肠灌流法

B:外翻肠囊法

C:同位素标记法

D:Caco-2细胞模型

答案:

5、 对药物制剂进行药物动力学试验处于临床

A:I期

B:II期

C:III期

D:IV期

答案:

6、 关于临床前药物组织分布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分布研究一般选用小鼠、大鼠或家兔

B:每个时间点至少应有3只动物的数椐

C:对于靶向制剂应提供靶向指数、靶向效率等数据

D:应测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答案:

7、 药物动力学研究试验药品必须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试验药品一致

A:对

B:错

答案:

8、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通常选择正常健康者作受试者进行试验,为验证药物的药动学数据及初步安全性

A:对

B:错

答案:

9、 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试验药物,应为经国家药检部门检验合格,符合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的小试或中试放大产品

A:对

B:错

答案:

10、 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志愿者应男女各半,于试验前一日10时禁食,于次日晨8时空腹口服药物

A:对

B:错

答案:

老友网www.andlaou.com免费为你分享